洱源農業生產進入機械作業新時代
文章來源: 上傳時間:2017-08-02 瀏覽次數:
近幾年,云南省洱源縣堅持以嚴格管理為手段,規模實施農機購置補貼,以合作共享為導向,積極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業機械化發展從初級邁入中級階段,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人畜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在促進糧食連年豐收,農業穩定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作業水平達46.2%。
在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帶動下,洱源縣農民購置農機具積極性高漲,農機裝備保有量大幅度增長,農機裝備結構不斷調整,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止目前,共完成錄入申請表874份、核實機具938臺、受益農戶741戶、**補貼123.93萬元。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21.75萬千瓦,在冊管理大中型拖拉機3261臺,小型拖拉機2356臺,拖拉機駕駛員6434人,耕整地機械10234臺,聯合收割機78臺,排灌機械805臺,脫粒機3706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1498臺,畜牧業機械805臺套。 洱源縣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顯著提高。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均逐年提高。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桔桿還田、**植保等具有良好生態和社會效益的農機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全縣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52.51%,標志著該縣開啟以農機作業為主的農業新時代。
洱源縣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效益明顯提升,**農業技術的集成化得到應用,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此外,洱源以農機合作社為**,農機戶為基礎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初具規模,跨區作業、承包服務等服務模式不斷創新,作業環節從產中向產前產后拓展,作業領域從種植業發展到畜牧,農產品加工,水產養殖等領域,農機服務正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個亮點,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成百上千農機操作手正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