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欧美国产日韩精品-日产日韩久久影院-日产日韩在线亚洲欧美-日产淑女dvd原版免费手机观看-日产淑女剧情片-日产无码久久久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政策法規 ? 安徽省“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安徽省“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文章來源: 上傳時間:2017-08-02 瀏覽次數:

“十三五”時期是***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安徽省農業現代化推進規劃(2016-2020)》,結合我省農機化發展實際,編制《安徽省“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全省農機系統在省委、省**和省農委的正確領導下,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農機化事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我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抵御自然災害、發展農村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一)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裝備總量快速增長。大力發展大中型、高性能、復式聯合作業機械,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 2015年底,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580萬千瓦,比2010年底增長21.6%。擁有各類拖拉機236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2萬臺,同比增長76.5%;聯合收割機17.4萬臺,同比增長70.5%;水稻種植機械3萬臺,同比增加1.3倍;深松機1.3萬臺,同比增加5.5倍;谷物烘干機6494臺,同比增加2.8倍;秸稈撿拾打捆機3841臺,同比增加20倍。(二)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向全程機械化邁進。 201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6%,比2010年提高10.8個百分點。其中: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8%,率先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42.8%,玉米機播和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2.8%和75.1%。主要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飼料加工、獸*生產、家禽孵化已實現全程機械化,設施農業、林果業(果桑茶)、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三)農機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政策實施效果明顯。“十二五”期間,我省共落實**和省農機購置補貼56.6億元(其中省購機補貼0.7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加近2.5倍。補貼各類農機具81.4萬臺,受益農民55.1萬戶,拉動農民投入137.1億元。對農業機耕和排灌服務免征營業稅,對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免征企業所得稅,對拖拉機、收割機免征車船稅,穩步推進農機保險業務。多項惠農政策的實施,為提升產業、助民增收、拉動內需、促進農機工業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四)農機化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新機具新技術應用范圍逐年擴大。把主攻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作為科研推廣工作重點,加強政產學研推結合,聯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農機企業,以示范基地為載體,以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為依托,為**農機化科技成果轉化開辟“快捷通道”,并獲得多項科研成果和科技獎勵。初步形成農機農藝農信融合工作機制,建設了一批部、省級農機化示范區和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縣。小麥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種植、油菜和玉米機械化收獲、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取得新突破,谷物烘干、**植保等機械化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山區機械化、設施農業機械化穩步推進,新機具新技術應用范圍逐年擴大。(五)農機安全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農機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農機執法隊伍素質,公開辦事程序,完善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積極推進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平安農機”創建、農機公安聯合執法機制和農機安全監管規范化建設等工作,全省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逐年提高,農機**起數、死亡人數總體下降,未發生道路外重特大農機**,全省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保持穩定。 “十二五”期間,創建省級以上“平安農機”示范縣42個,其**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29個。(六)農機試驗鑒定能力進一步增強,質量監督穩步推進。 2015年底,省級農機鑒定部門實驗室面積達到3900平方米,擁有檢測儀器設備388臺套;通過省級計量認證152項、授權認可25項,設立在我省的農業部排灌機械檢測中心通過部級計量認證29項;通過部級農機試驗鑒定能力認定7項、省級135項,具備了農業機械分類中十三大類農機具的檢測鑒定能力。農機質量監督工作穩步推進,部、省級農機產品獲證后監督檢查和質量調查頻次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和質量投訴監督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質量投訴結案率達到100%。(七)農機教育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成效***。 2015年底,全省共有農機化技術**75所,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79個,其中48個培訓機構承擔了“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圍繞“三支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共培訓農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農機操作人員130余萬人次。省屬兩所農機中等職業**加大**力度,不斷創新辦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招生、就業和**發展,共為社會培養了各類技術人才5314人,其中涉農1121人。(八)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進一步發展,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2015年底,全省已登記注冊農機合作社3448個,比2010年增加2.9倍;創建部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53個、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387個,農機作業服務戶41.8萬個。農機化經營服務總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61.8%。農機作業服務進一步規?;蜆藴驶?,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和經營效益穩步提高,推進了農機社會化服務**建設和作業市場不斷完善。

二、“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與趨勢


  “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機化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又面臨著多種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同時還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發展趨勢和階段性特征。

(一)發展機遇


  1.“四化同步”與***建成小康社會,為農機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建成小康社會。農業現代化是***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支撐。只有加快研發與裝備綠色**安全節能的中**農業機械,不斷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農、林、牧、漁業等生產***機械化,才能有效解放生產力,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機化是“四化”同步的需要,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2.**和省重大戰略的實施,為農機化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平臺。 “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打造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促進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等一系列**戰略將深入實施。省委省**制定的“4105”行動計劃、加快皖北地區發展、合肥經濟圈建設等區域發展戰略和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落實。這些**和省重大戰略的實施,將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必將為農機化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平臺,農機化必將大有作為,“農機熱”將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升溫。

  3.法治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完善,為農機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依法治國,更加明確了依法依規推進農機化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十二五”期間**出臺的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等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強化,**對農機化的投入規模將大幅度增加,各項財稅、金融、保險政策日趨完善,政策惠農面越來越廣,從政策和上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與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的快速發展,為農機化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進程中,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能有效彌補基層農機化管理和服務的薄弱環節,帶動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同時,在安全監管、機械維修保養、跨區作業等領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隨著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強力推動,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將會繼續快速發展,必將為農機化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二)面臨挑戰


  1.農機化投入不足。機耕道路、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教育培訓以及信息化等依然有限。**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與農民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地方財政對農機化投入依然不足,吸引社會資本對農機社會化服務投入不明顯,農機化投入不足的短板依然突出。

  2.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農機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和領域發展不平衡。皖北旱作區與皖南水田區、平原地區與丘陵山區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糧食作物生產與經濟作物生產、種植業與養殖業存在領域發展不平衡,小麥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正在加速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還處于推進階段,畜禽養殖設施設備還不能滿足標準化生產需要。

  3.農機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機化科技創新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高技能農機人才數量不足,培養渠道不暢。農機生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原始創新匱乏,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研投入少,**技術競爭力不強。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新型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水平還比較低,復式作業、智能化、信息化等技術應用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4.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薄弱。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教育培訓和信息化等公共服務能力不能適應農機化發展的需要?;鶎芋w制不順,農機人才匱乏、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機化基礎設施薄弱,保障措施不力,改善設施和引進**推廣設備面臨困難。

(三)趨勢特征


  1.從作業領域看,農機化發展將向全程***推進。隨著我省農機化由中級階段向高等階段過渡,小麥精量播種、玉米機械化收獲、水稻機械化種植將加速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農機化將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推進,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種植業向養殖業、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設施農業、林果業(果桑茶)、畜牧業、漁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將得到***發展。

  2.從裝備水平看,農機化發展將向高質**升級。適應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必須提高農機化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的突破與集成,探索完善重點環節、重點區域的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更加注重后續服務,升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降低農機作業和維護成本。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發展大馬力、高性能、多功能農業機械和復式作業機具,加快動力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更新換代,推動農機化向高質**轉型升級。

  3.從管理模式看,農機化發展將向法治化規范化轉變。隨著依法行政進程加快,農機系統將更加自覺地*****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各項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不斷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管理方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培訓教育、信息化等向法治化和規范化轉變。

  4.從服務方式看,農機化發展將向化規?;嵘?。隨著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農業區域化布局特征更加明顯,農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迅速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正在向設施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生產方向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要求農機化服務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滿足需求,農機化服務將由簡單的市場化向化、規?;嵘?br/>
三、“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以馬列主義、**思想、**理論、“三個**”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戰略布局,**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線,以服務現代農業、推動全程***機械化進程為目標,以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為動力,以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為抓手,***落實惠農強農富農政策,推進技術創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推動農機裝備、作業水平和服務**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促進農機化向全程、***、高質、**發展,為現***態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發展。創新是農機化發展的首要動力,是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和需求側引導兩端發力,***推進農機化生產方式、**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方式創新。大力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開展農機化技術需求和科研重點的調研論證,加強國內外農機化技術交流,**農機化發展的瓶頸制約和關鍵技術難題,把創新驅動作為農機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堅持協調發展。協調是農機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升全程***發展的必然選擇。必須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狀況、經濟條件、種植習慣、耕作制度等客觀要求,確定不同的發展重點、工作思路和技術路線,著力解決作物間、地區間、行業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和機械增長與利用效率、使用效益不協調的問題。

  3.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必須轉變傳統的資源利用方式,著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機械化技術,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舊機械。配合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加快節水灌溉、精細施*、定位施肥、秸稈收集、殘膜回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糞便處理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挖掘節種節肥節*節水潛力。加快普及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耕作技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4.堅持開放發展。開放是農機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努力構建部門協作、造用結合、機藝融合、開放發展的新格局。主動爭取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支持,加強機耕道路、場庫棚等農機化基礎條件建設。加強與育種、土肥、農藝等科研推廣機構緊密協作,實現農機作業、作物品種、栽培模式相互適應、深度融合,形成全程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和技術體系。積極配合“****”等對外合作戰略的實施,引導支持農機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加強國外**農業機械研發與制造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提高我省現代農機裝備有效供給能力和**競爭力。

  5.堅持共享發展。共享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出發點,也是農機化發展的落腳點。要進一步完善購機補貼、作業補貼、*****、政策性保險、融資租賃等農機化扶持政策,讓購機用機農民更多受益。積極推進農機作業市場、維修市場、流通市場**發展,加快提高農機推廣、監理、鑒定、培訓、信息化等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便民利民。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引導其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鼓勵農機合作社參與土地流轉經營,延長產業鏈和服務鏈,提高發展效益,讓更多農民分享農機化發展成果。


  四、“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設施農業、林果業(果桑茶)、畜牧業、漁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發展,初步形成技術裝備**、結構布局合理、全程***推進、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區域協調共進的農機化發展新格局。

  ——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000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到32萬臺以上,聯合收獲機達到20萬臺以上,水稻種植機械達到4.5萬臺以上,**植保機械、糧食烘干設備、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等保有量***增長。

  ——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6%以上,其中:播種環節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

  ——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其中:種植環節機械化率達到60%以上。

  ——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其中:收獲環節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

  ——經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其中:油菜播種和收獲環節機械化率分別達到40%、60%以上,花生播種和收獲環節機械化率分別達到60%、40%以上。

  ——設施農業、林果業(果桑茶)、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農機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教育培訓、信息化等公共服務能力***提升。

  ——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達到75%以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萬臺死亡率控制在3以內。

  ——登記注冊的農機合作社達到4500個以上,全省農機化經營服務總收入達到70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1.圍繞保障**糧食安全,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按照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發揮農機化的基礎作用,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撐。鞏固提高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水稻、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廣復式聯合作業,大力實施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作業,集成應用精量播種、化肥深施、**植保、節水灌溉、糧食烘干等機械化技術。根據地域優勢、種植模式和農機化特點,確立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分作物分區域建成一批全程機械化的示范區(縣),促進我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快速發展。

  2.圍繞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升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按照***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戰略要求,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農機企業,**科研攻關,開展試驗示范,完善技術路線,突破經濟作物薄弱生產環節機械化。推動油菜、花生、棉花等主要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推廣應用油菜、花生機械化播種和收獲技術,開展棉花機械化收獲技術試驗研究,推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快速發展。

  3.圍繞現***態農業產業化建設,提升設施農業和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按照建設現***態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加快發展蔬菜生產、**水產養殖和規模畜禽養殖,著力提升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建立和完善設施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和投入保障體系,支持設施農業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加快推進**適用的設施裝備應用和升級。加快推進山區農機化發展,促進林果業(果桑茶)、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發展。

  4.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提升農機裝備與技術水平。推動現代農業機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鼓勵和引導農機制造企業、科研院所等加大農機裝備研發創新力度,提高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生產“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的中**農機裝備,有效提高中**農機裝備供給水平。加強政產學研推協作,合力攻關,突破關鍵生產環節農機化技術瓶頸制約,提升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細作業水平。

  5.圍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農機農藝農信融合水平。完善農機農藝農信融合工作會商和協作機制,做好**領導、政策落實、整合、項目安排、工作協調、技術研究等各項工作,推進農機農藝農信深度融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糧油等大宗作物生產為重點,建設一批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農機大院),率先解決好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重點作物生產和秸稈機械化還田、**植保等關鍵生產環節的農機農藝農信融合問題。制定科學合理、農機農藝相互適應的機械作業規范和生產標準,推廣適合機械化作業的作物品種和種植模式,推進農機作業標準化,為規?;a、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6.圍繞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提升農機化科技創新水平。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科研院校參與,政產學研推有機結合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落實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與農機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長期協作,發揮高等院校在農業機械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科學實驗與知識創新、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依托農機推廣機構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新產品的研發與中試,為行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共性技術和創新平臺支撐。加快培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技術轉移機制,推動企業提升研發能力。

  7.圍繞增強農業發展內生動力,提升農機化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快提升基層農機推廣隊伍素質,完善制度措施,創新推廣機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農機安全監管機制,促進全省農機“三率”水平的提高。加強省級檢測實驗室建設和農機地方標準的制訂,加大對假冒偽劣農機產品打擊力度,完善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監督管理體系。加強農機化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推進省屬兩所農機中等職業**辦學模式創新,加快安徽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建設步伐,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完善“農機通”、“農機安全監管與服務”、“農機化生產指揮調度與遠程作業質量監控”平臺,提升農機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引導農機制造企業建立電商平臺,提高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

  8.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培育扶持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鼓勵流轉土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引導其通過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便捷的社會化服務。繼續開展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培育壯大一批管理規范、規模適度、服務能力強的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推進農機化大數據在機械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中的應用,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率。

五、區域發展重點


  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突出重點的要求,緊密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機化產業布局,協調推進不同區域農機化發展。

(一)皖北平原地區


  皖北平原地區重點鞏固提高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質量和效益,全力提升玉米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花生、薯類、大豆收獲環節機械化發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大力發展大馬力、高性能、多功能農業機械和復式作業機具,提高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效率,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大力推廣滅茬旋耕整地、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植保、糧食烘干、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農機化技術。

(二)江淮丘陵地區


  江淮丘陵地區重點發展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突破水稻機械種植和稻茬麥機播瓶頸。選擇適應機械直播的油菜品種,加大油菜機械化播種技術、田間管理技術、收獲技術、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油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推進花生、棉花收獲環節機械化發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加快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機械、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糧食烘干設備、**植保機械,加大農機報廢更新力度。

(三)皖南和大別山區


  皖南和大別山區重點推動以茶葉為主要**的山區特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機械化發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加快適應性強、輕便耐用、節能**的中小型機械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逐步探索形成適應山區、具有特色、適合優勢特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的農機化技術體系,推進茶葉機采和茶園中耕、山核桃和板栗機械化采摘、竹園機械化管理和毛竹初加工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擴大茶園全程機械化管理、山核桃脫蒲、板栗剝苞、高山蔬菜生產以及冷藏保鮮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規模。

六、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


  實施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發展工程。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秸稈綜合利用、糧食烘干和**植保等大中型、高性能、復式聯合作業機械,加快動力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更新換代。建立農機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現代農業機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提升小麥機播、玉米機收、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推進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促進設施農業、林果業、畜牧業、漁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發展。進一步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教育培訓、信息化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力度,加強農機農藝農信融合,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我省農機化水平***提升。實施以下農機化重大項目:

  ——農機化示范縣創建項目。突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山特產品機械化生產加工、關鍵(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新型農機裝備與技術等示范重點,依托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農機作業社會化服務,在示范縣**區實現農作物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全程機械化。

  ——農機化新技術示范項目。建立各類農機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和技術應用測報點,重點示范推廣水稻機械化種植、玉米機械化收獲、油菜機械化播種及收獲、秸稈機械化還田、農作物產地烘干、節水灌溉、**植保、畜禽無害化及糞便處理、設施農業以及山區特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化技術。開展技術集成示范,實行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和整建制推進,擴大示范帶動效應。深化農機農藝農信融合途徑,堅持農機農藝農信示范區同建、培訓班同辦、檢查驗收同步,以示范項目為載體,完善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的技術模式和推進機制。

  ——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加強農機推廣機構建設、安全監理裝備條件改善、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農機試驗基地建設、信息化平臺建設,配置必要的農機化服務裝備,逐步改善服務環境,提升服務硬實力。充實隊伍力量,加強教育培訓,開展區域間交流學習,提升農機推廣、監理、鑒定、培訓等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服務能力。

  ——農機裝備結構優化項目。落實農機報廢更新政策,推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淘汰老舊落后農業機械,推動農業生產向綠色、生態、節能、**方向發展。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提升設施裝備,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和復式作業機具,分區域重點推進適應當地農機化生產的各類農業機械。

  ——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項目。繼續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將創建活動的著力點、工作重心向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延伸,進一步完善農機安全監管網絡。到2020年,部、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覆蓋面達到80%以上。

  ——農機社會化服務推進項目。扶持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建設機庫、棚、場、烘干中心等基礎設施,購置生產、經營、維修設備,建設1000個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農機大院)。鼓勵流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探索新型服務方式,開展服務**人員學習、培訓、交流等,不斷增強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加強農機維修網點服務能力建設。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法律法規保障,依法促進農機化發展


  深入**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依法促進全省農機化發展的意識。加快地方性法規建設,修改和完善《安徽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提高其法律效力和實施效果,使農機化管理工作繼續朝著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二)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建立農機化投入機制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促進敞開補貼,實施農機報廢更新和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政策。加強與金融部門合作,完善相關***政策,推廣農機購置***、保險等業務。推進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和創新各項農機化保障和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推進農機化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機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爭取**支持,依法落實財政對農機化的投入。重點實施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發展工程,推進農機化示范縣建設、新技術示范、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和農機社會化服務推進等項目落實。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逐步提高對機耕道路、機庫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農機化人才支撐


  加強農機化管理人才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的農機化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培養農機手為**的新型職業農民,加強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造就一支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有技能、會經營、思想業務過硬的農機化產業大軍,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農機化發展良好氛圍


  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對農機化信息宣傳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農機化信息宣傳機制,有效整合傳播資源。加強網站建設,完善***公開、網上辦事和公眾參與等功能,進一步擴大網絡影響力。引導輿論傳播,積極傳遞農機正能量,營造有利于農機化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五)建立績效評價機制,加強農機化監督考核


  做好本規劃與當地農機化發展規劃的銜接,制定具體措施,建立工作責任制,細化、分解和量化目標任務,并納入年度農機化工作目標任務考核范圍。建立完善農機化績效評價機制,適時**對農機化重大工程和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后續扶持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考核評價對農機化發展的引導、激勵與約束作用。

(六)切實加強**領導,加快推進農機化發展


  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作任務,切實抓好規劃實施。發揮好規劃**作用,引導各有關方面積極參與農機化發展。積極爭取黨委、**的重視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把農機化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推動全省農機化***、科學、可持續發展。

aaa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一区二区亚洲欧美日韩 | 国产精品酒店在线 | 星空天美mv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3d欧美xxxx性受动漫 | 2024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 国产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 曰本A级毛片无卡免费视频Va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精在线观看 | 金瓶梅在线 |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深夜福利短视频99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国产福利精品87福利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线观看人 | 国产91在线精品福利 | 囯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人妻噜噜 | 日本不卡不码高清免费 |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青青草在现线观看免费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 | www免费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 | 永久免费看A片无码播放器不卡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97人人模人人 | 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深度解读中国电影的挑战与机遇 | 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 | 久久视频这有精品63在线国产 |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 | 成人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 91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爆乳合集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啪啪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